編語:
在中國古代,醫(yī)術被稱為“仁術”,醫(yī)生被稱為“仁愛之士”,醫(y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zhí)幏骄褪顷P愛;醫(yī)學人文讓醫(yī)學成為愛的產物;讓醫(yī)學成為溫暖的科學。佑安醫(yī)院官微推出【佑安-人文??浚瑸槟v述發(fā)生在這里的溫暖故事。
2023年6月下旬,北京佑安醫(yī)院感染與免疫醫(yī)學科收治了一位來自山東的HIV兒童。媽媽帶著孩子曾輾轉于當地多家醫(yī)院多個科室,我接過了她手里厚厚的一沓就診記錄,媽媽像講故事一樣說起了孩子很長的現病史。為了更清楚的表達,她語速很快的地方方言里夾雜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中間我不斷的回應反復確認信息的準確。這位7歲的男孩從上幼兒園起常年不間斷的鼻出血,外耳道流膿,3個月前左側胸部出現皮膚膿腫并進行性增大伴有分泌物,1個多月前確診HIV并在當地啟動了ART治療。我快速瀏覽過他就診記錄里的化驗單,看到這位小朋友的血小板僅有2萬。
護士姐姐送來衣服、玩具和彩筆
在初步的查體中,看到這個男孩全身都是暗紫色陳舊皮疹,左側前胸部皮膚膿腫伴膿性分泌物,右耳聽力存在異常。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既往長時間的就診經歷并沒有影響他這個年齡所應有的歡聲笑語,他會跟護士小姐姐分享他喜歡的奧特曼,科里護士姐姐們第二天就從家里帶來衣服、玩具和彩筆送給他。
可怕的“壞人”醫(yī)生終于成功做完了骨穿
作為感染科的醫(yī)生,雖然做過無數次的骨穿,但在面對一個配合難度大的孩子面前,依然會覺得“難搞”。在與患者媽媽充分溝通病情后,醫(yī)護與媽媽開始一起做孩子的心理建設。正是活蹦亂跳的年紀,雖然不忍,但是為了明確診治,還是需要下狠心。護士小姐姐們和志愿者小哥哥當起了骨穿氣氛組擔當,棒棒糖、聊天、擁抱,跟他說只要配合醫(yī)生和護士,治好了病就可以早點回家和小伙伴一起玩了。小朋友還是不愿做,拿著手機不愿面對。無奈之下嘗試打鎮(zhèn)靜,發(fā)現根本沒用。他開始哭鬧掙扎不配合,不得以大家俯身用毯子保護性裹著孩子的腰背和雙腿,固定骨穿姿勢按壓住孩子亂踢的雙腿和不斷扭動的腰,小朋友"啊啊啊”,不斷嚎哭,嚎的撕心裂肺,哭的筋疲力盡,媽媽在門外隱忍著淚水,聽著孩子的哭喊,我恩威并施的進行著操作,想想這次我要當一個按著扎針,可怕的“壞人”醫(yī)生了。終于,成功做完了骨穿,之后就是焦急的等待結果中。
多學科會診開啟綜合治療模式
在第一時間獲知患兒的病情及家庭情況后,科室主任們及護士長積極安排為這名自費的患兒申請艾滋病救濟相關補助。結合患者進一步的化驗檢查,相繼請皮膚科、外科、耳鼻喉科以及外院血液科會診,考慮診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耳炎 右側鼓膜穿孔 皮膚軟組織感染”。
“打怪獸”戰(zhàn)役初戰(zhàn)告捷
度過了艱難的骨穿時光,之后每一天的查房都無比順利,再看他,不做扎針的時候,聊起天來能量滿滿,輕松舒適。“我們就要開始打怪獸了!”,他瞪大圓溜溜的眼睛看著我點點頭。
經過11天的治療,小男孩的血小板從入院時的2萬升至7萬7,左前胸感染明顯好轉,右耳聽力也得到了改善。我們初步打怪成功,媽媽由衷的感謝,洋溢在臉上真誠的笑容,充滿了治愈。
6月25日這位小朋友出院啦,帶著治療方案回家繼續(xù)鞏固治療。
愿小朋友都能平安長大。愿醫(yī)護日常的忙碌不曾磨滅當初從醫(yī)的滿腔熱情,愿所有的付出都以微笑為報。
作者簡介
賈琳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感染與免疫醫(yī)學科
主治醫(yī)師,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艾滋相關感染/腫瘤、重癥肝病臨床及基礎研究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衛(wèi)生發(fā)展專項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并發(fā)表多篇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