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理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度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擬認定名單,本次共獲批132家重點實驗室。其中,北京佑安醫(yī)院陳煜教授團隊成功獲批肝再生與人工肝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前身為肝衰竭與人工肝治療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此次由北京佑安醫(yī)院牽頭的依托單位,天津大學溫州安全(應急)研究院和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參與單位共同組建而成。
終末期肝病患者因肝臟功能衰竭死亡。雖然非生物人工肝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是非生物人工肝缺乏細胞和類器官這些生物材料,不具備肝細胞及肝組織的合成分泌及生物轉化的功能,治療效果有限。北京佑安醫(yī)院段鐘平和陳煜團隊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重型肝炎肝衰竭“內科綜合-人工肝支持-肝臟移植”的一體化治療模式,將肝衰竭一年病死率降低約13個百分點,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3年,陳煜團隊牽頭啟動了國內首個利用肝樣細胞構建的生物人工肝系統(tǒng)治療肝衰竭患者的I期臨床試驗,達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終點。
未來重點實驗室繼續(xù)圍繞肝再生與生物人工肝治療展開基礎、臨床、轉化研究工作。利用柔性傳感器以及轉分化肝樣細胞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xiàn)肝臟灌注設備智能化和仿生化;利用肝衰竭患者研究隊列,收集不同預后患者肝組織及外周血標本,通過多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預后評估標志物及肝再生發(fā)生機制;通過肝再生支架和肝竇狀種子間充質干細胞高效新亞群來研制新型組織工程化“新肝臟”,或者基于患者自體來源的尿源性干細胞誘導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用于肝臟的仿生替代或生物人工肝樣機。因此,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療為終末期肝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療手段。
重點實驗室申報過程中得到了醫(yī)院領導、相關臨床和醫(yī)技科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
肝再生與人工肝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團隊介紹
陳煜教授,肝再生與人工肝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肝病中心四科主任、肝再生與人工肝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陳煜團隊專注于肝功能衰竭、人工肝血液凈化、疑難肝病、肝移植內科、肝病合并腎病與血液病等領域的臨床、科研、教學及轉化工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等科研任務。牽頭編寫《人工肝血液凈化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2 版)》,共發(fā)表論文 500 余篇,其中 SCI收錄論文 150 余篇,包括Cell、 Cell Death & Disease、BMC Medicine、Clinical Nutrition 等重要學術期刊論文。先后榮獲200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2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科技獎項。作為北京市人工肝治療培訓中心,該實驗室在肝衰竭及人工肝治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接待了國內外500余家單位的數(shù)千人次參觀、交流及培訓,并與多國肝病中心及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